加密朋克对隐私的追求,可以追溯到16年前比特币的诞生,在完全透明的账本中嵌入了隐私机制,于是开启了整个加密货币世界。而时至今日,加密领域的隐私仍是一个重要议题。
如果你在本轮币圈「版本之子」Mert第一次喊单ZEC开始就买入并持有到现在,那么不到3个月,你就能实现今年山寨币里难得的20倍。

当ZEC在40天内从238美元飙升至580美元,三个月涨幅20倍,创下七年新高时,加密市场意识到一个被遗忘已久的板块正在强势回归。整个隐私币板块在过去7天内整体暴涨约80%,DASH、DCR、ZEN等老牌项目涨幅更是超过100%。
更令人惊讶的是市场情绪的转折。仅仅在几个月前,隐私币还被贴着「监管弃儿」的标签,Kraken下架XMR、欧盟2027禁令草案让投资者避之不及。但现在,「隐私是刚需而非功能」成为Twitter高频话题,Arthur Hayes公开喊出「ZEC目标10000美元」,Vitalik多次为ZKsync背书。
这轮行情的真实驱动力是什么?是监管高压下的避险需求,还是纯粹的资金炒作?更关键的是,这波热度还能持续多久?
都是谁在领涨?
ZEC无疑是本轮行情的绝对龙头。从10月23日的237.84美元起步,到11月7日触及532.06美元,40天内涨幅达到120%,年内累计涨幅更是高达700%。这一价格不仅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高,更让ZEC重新进入主流投资者的视野。
回顾几个关键时间点,可以清晰地看到ZEC的上涨轨迹:
10月1日:灰度宣布重新开放ZEC信托(ZCSH),并提供费率减免与质押功能,当日ZEC暴涨22%;
10月24日:技术形态出现「旗形突破」,链上指标OBV与CMF同步抬升,4日内涨幅40%;
11月1日:期货持仓量(OI)首次突破7.7亿美元,Arthur Hayes再度喊单「目标10000美元」,引发空头挤压,日内涨幅15%;
11月7日:价格突破532美元,24小时现货成交量达到17.5亿美元,为月均水平的1.4倍;
更值得关注的是基本面的改善:ZEC屏蔽池(shielded pool)余额首次突破5百万枚,占流通量约30%,这相当于25亿美元的资金选择了完全匿名的存储方式。每日交易量从10,000笔升至12,600笔,其中屏蔽交易占比从不足10%跃升至25-30%。这些数据表明,ZEC的上涨并非纯粹炒作,而是有真实的隐私需求在支撑。
ZEC的强势表现点燃了整个隐私板块,一批曾经被市场遗忘的老牌项目也迎来爆发:

这波集体上涨的背后有两个关键推手:
首先是交易平台的集中上新。11月2-6日,Binance、OKX、Bitget先后推出DASH、ZEN、SCRT的永续合约或新现货交易对,带来的不仅是流动性提升,更是高杠杆衍生品的放大效应。以DASH为例,24小时现货加合约成交量突破12亿美元,环比激增2.8倍。
其次是技术或协议的实质性进展。DASH在11月2日成为Maya Protocol的原生资产,实现了跨链匿名互换功能;ZEN完成向Base L2的迁移,zk-SNARK效率翻倍;SCRT和ROSE则受益于隐私计算与AI结合的新叙事。
除此之外,隐私板块还有一个特殊玩家ZKsync (ZK)。
从技术定位看,ZK是以太坊的Layer-2扩容方案,主链层面交易仍然透明;但因其可选的ZK隐私功能与Prividium企业私链,CoinGecko、Santiment等主流平台都将其归入隐私板块。
过去7天,ZK涨幅超过130%,成为隐私赛道中涨幅最大的项目之一。这一表现背后有三重催化:
Atlas升级的性能跃迁:11月1日全量激活的Atlas升级将理论TPS从2,000提升至15,000-30,000,ZK最终性从3小时缩短至1秒,单笔交易费用从0.0013美元降至0.0001美元以下。过去ZK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费用成本相比OP高许多,而经过Atlas升级后,这个问题被大幅改善了。
代币经济模型重构:11月4日公布的「ZKnomics Part I」提案首次将网络交易费与企业授权费回流至Treasury,用于「买回-销毁+质押分红」,使ZK从纯治理代币转变为现金流资产。预估质押APY可达8-12%。
Vitalik的公开背书:11月1日,Vitalik连发两条推文称ZKsync「被低估」,当日ZK成交量暴增30倍。核心人物的背书在市场情绪中起到了关键的催化作用。
隐私叙事的上涨逻辑有哪些?
监管下的「避难所溢价」
表面看来,监管收紧应该打压隐私币,但现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监管高压,隐私需求才被激发。
政策层面的收紧正在加速。欧盟《反洗钱条例》(AMLR)草案明确提出,2027年前将彻底限制隐私币在欧盟境内的交易;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也拟对「高风险自托管地址」加码审查。比特币、以太坊的现货ETF进入监管视野后,所有链上交易都面临更严格的追踪。
合规资产越来越透明,隐私资产反而变得稀缺。
因此欧美媒体甚至已将本轮行情命名为——「Crypto Anti-Surveillance Wave」(加密反监控浪潮)。ZEC与XMR被重新定义为「链上匿名性的最后防线」。社交媒体的共识更直接:「隐私不是功能,而是基本权利。」
链上数据证实了真实需求的增长。
ZEC屏蔽池余额在40天内从400万枚增长至490万枚,增幅达25%;屏蔽交易占比从不足10%跃升至25-30%,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用户选择完全匿名的交易方式。而用户越多,隐私保证越强,网络效应也就越明显。

ZEC、DASH与ROSE链上活跃度的提升也是一大证据,ZEC每日交易量从10月1日的约10,000笔增长至11月7日的12,600笔,增幅26%。DASH的30日日均链上交易数增长15%,从约1,300笔升至1,500笔;ROSE更是激增200%,从约3,300笔升至10,000笔。
ZK的TVL回流也值得关注。Atlas升级激活后,ZKsync Era的TVL从5亿美元回升至6亿美元,增幅20%,这是在整个Layer-2生态TVL下滑的背景下实现的逆势增长。
交易平台流入数据也反映了筹码锁定的趋势。ZEC在48小时内的交易平台净流入从4,180万美元骤降至366万美元,降幅达91%。这表明持币者并非短期投机,而是长期看好隐私需求的增长。
ZEC的灰度效应
机构资金的回归是本轮行情最重要的催化剂之一。
灰度的Grayscale ZEC Trust重启是10月最重大的事件。10月1日,灰度宣布重新开放ZCSH信托的新认购,并提供两大升级:一是免除管理费,二是加入质押功能,提供4-5%的年化收益。这一组合拳大幅提升了收益-风险比。

为什么「灰度」三个字的含金量如此之高?因为过去十年里,灰度几乎是传统机构配置加密资产的唯一合规桥梁与价格风向标。它在美国发行的信托长期为养老金、家族办公室、对冲基金提供加密敞口,使其成为机构入场规模和偏好变化的领先指标。
自2013年推出首个比特币信托以来,灰度先后布局了ETH、SOL、LTC、BCH、ETC、FIL、XLM等十余个单资产信托,其中多个资产都经历过典型的「灰度效应」——资金流入驱动价格上行、溢价扩大、形成共识叙事。ZEC信托(ZCSH)最早于2017年成立,在2020-2021年牛市中也曾出现溢价疯涨的阶段,一度成为隐私赛道中机构配置的主要标的。
然而,自监管趋严、隐私币遭遇合规压力后,ZCSH在2022年暂停认购,并在2023年进入沉寂期。此次重启意味着灰度重新为隐私资产背书,其信号意义甚至大于资金本身。
数据显示,ZCSH的AUM(管理资产规模)在一个月内暴增228%,从约4,200万美元增至1.36亿美元,占ZEC流通量的约1.9%。对于一个日均成交量数亿美元的资产而言,近2%的筹码被长期锁定在信托中,供给端的紧缩效应显著。
更深层的逻辑是ETF的迂回效应。比特币、以太坊现货ETF的获批让这些资产进入严格的监管框架,每一笔交易都可追溯。部分机构和高净值个人为了规避这种透明性,开始将资金转向匿名资产。Grayscale的ZEC信托恰好提供了合规通道——既能获得隐私币的敞口,又能通过传统金融渠道操作。
币圈版本之子的共同仓位
社交媒体在本轮行情中扮演了放大器的角色。
在ZEC的上涨过程中,被视为本轮Solana生态版本之子的Mert(@0xMert_)无疑是价格背后最关键的声音之一。作为Solana核心基础设施Helius的CEO,也是Solana生态最具认可度的话语中心之一,Mert在30美元时就开始重仓推荐ZEC,并几乎每日在X、直播与播客上持续喊单。也因此ZEC的社区与Solana社区有了极大的重合。

更具催化作用的是,Arthur Hayes的连续进场喊单。这位BitMEX联合创始人是上一轮牛市「最会预言周期转折的人」之一。他在10月31日首次抛出「ZEC目标1000美元」,已经足够惊人;随后在11月1日直接加码至「目标10000美元」,并将ZEC定调为「加密市场的避险资产」。这条推文单日互动突破20万次,导致当日ZEC成交量飙升、短线拉升15%。

随后,Naval Ravikant的发声,将ZEC的叙事从「投机资产」拉升到了「价值观与科技路线之争」的高度。Naval以一句「隐私是基本权利,而非犯罪工具」重新定义了隐私资产的价值根基。
而作为「ZK最大爱好者」的Vitalik在11月1日连续发推称ZKsync「被低估」,直接带动ZK相关资产成交量暴增30倍,为ZK赛道加柴火,「ZK Season is here」也成了热门话题。

ZEC真的是「比特币白银」吗?
在ZEC的价格上涨中,社区也给出了一个「比特币白银」的叙事。这个定位真的站得住脚吗?
乐观派认为ZEC的上涨不只是因为隐私叙事。一个关键证据是市场表现的分化:如果ZEC的上涨仅仅是因为隐私需求,那么RAIL作为EVM生态的核心隐私项目应该同步受益。

RAIL是以太坊生态上的隐私协议,可以匿名化ETH、ERC-20代币和NFT。更重要的是,Vitalik本人不仅使用RAIL匿名化了数百万美元的ETH,还在他的新项目Kohaku(一个钱包SDK)中原生集成了RAIL,MetaMask和OKX钱包都是合作伙伴。从基本面看,RAIL对进出隐私池的资金收取0.25%的费用,而且77%的代币供应被质押锁定30天,实际流通量远低于表面数据。这是一个有清晰商业模式和代币经济学的项目,而不是纯粹的投机标的。
但到了十月中下旬,市场出现了一个关键信号:ZEC持续暴涨,而RAIL开始停滞。这或许表明,ZEC的上涨可能不只是隐私,而是市场在重新定价它的货币属性和价值存储功能。换句话说,隐私可能只是催化剂,真正的叙事是「ZEC能否成为比特币的白银」——这是一个天花板更高的叙事。
乐观派认为ZEC具备成为「比特币白银」的所有要素。从技术层面看,ZEC采用工作量证明(POW)机制,与比特币一样通过算力竞争来保障网络安全,这比权益证明(POS)更符合「货币中性」的原则——没有任何人能通过持币来控制网络。ZEC的总供应量固定在2100万枚,这种硬顶供应机制是价值存储资产的核心特征,避免了通胀稀释的风险。更关键的是,ZEC的隐私功能不是累赘而是优势:在一个监管日益收紧、链上交易完全透明的世界里,隐私正在从「可选功能」变为「货币必需品」。当比特币的每一笔交易都可以被追踪、每个地址都可以被标记时,ZEC的屏蔽交易提供了真正的可替代性——这是货币最基本的属性之一。
从估值空间看,乐观派还指出,ZEC的市值相对比特币仍然极低,这意味着巨大的重估空间。如果ZEC真的被市场接受为价值存储资产,哪怕只分到比特币5-10%的份额,都意味着数倍的上涨空间。历史上白银对黄金的价值比例长期在1:50到1:80之间波动,如果用同样的逻辑衡量,ZEC相比比特币还有巨大的估值差距需要弥合。
但悲观派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视角。
他们认为,如果ZEC的价值真的在于「货币/价值存储」,那么真正能够挑战比特币的是以太坊,而不是ZEC。
以太坊不仅有智能合约、庞大的DeFi生态和机构认可度,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在事实上扮演着「可编程货币」的角色——数百亿美元的稳定币在以太坊上流通,数千亿美元的价值在以太坊的DeFi协议中锁定。与之相比,ZEC虽然有隐私和固定供应,但缺乏生态深度和应用场景,这使得它更像是一个「功能单一的工具」而非「全能的货币」。
在这个框架下,悲观派更看好Railgun这样的项目。RAIL通过增强以太坊的隐私性,实际上是在改善ETH的货币属性。这意味着RAIL不仅是隐私叙事的受益者,也是以太坊货币性叙事的受益者——它站在一个更大、更成熟的生态之上,而不是试图从零开始建立一个新的货币体系。

从估值角度看,两者的上涨空间存在巨大差异。如果RAIL上涨20倍,其完全稀释估值(FDV)将达到40亿美元,这与其他以太坊生态的顶级项目估值基本一致,市场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如果ZEC上涨20倍,其FDV将达到1600亿美元,成为市值第三大的加密资产,仅次于比特币和以太坊。这需要市场相信ZEC真的能与比特币、以太坊平起平坐——这是一个极高的门槛。
这不是一个可以通过理论辩论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市场用实际行动来回答:未来12-24个月内,ZEC的屏蔽池余额能否继续增长?机构是否会通过灰度这样的合规渠道配置ZEC?监管压力会压垮ZEC还是反而强化它的稀缺性?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ZEC的「比特币白银」叙事是否能够成立,也将决定这轮隐私币行情的持续性和深度。
到此这篇关于ZEC三个月暴涨20倍,“比特币白银”叙事站得住脚吗?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加密货币相关资讯内容请搜索本站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本站!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