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为什么味精被嫌弃 吃味精牢记3禁忌

字号+ 来源:名豪时尚网 作者:沐倾颜 转载请注明:https://www.minghaoshangwu.com/life/jk/222257.html 2023-07-27 17:38

影片指出,迈克的死亡原因是中餐厅的菜放了太多味精,迈克食用后,心脏吸收了大量的味精,最终导致心律失常,造成死亡。

   一说到味精,家里很多长辈就会频频摇头:“不要吃这么多味精,对身体不好。”

  在家族群转发的文章里,也有很多主题是“不要吃味精”的文章。一时间,味精竟被人嫌弃到这个地步,味精到底做错了什么?

  一、为什么味精被嫌弃?

  1968年,一名职业是医生的美籍华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文章称,自己每次在中餐厅用餐20分钟后,就总会出现奇怪的不适感。

  他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感觉:“一开始是后颈麻木,然后渐渐地蔓延到双臂和后背,浑身乏力,心跳加速。”他还表示,不适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通常在2小时以上。

  离谱的是,大名鼎鼎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在没有经过任何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就刊登了这篇文章。

  文章发出去后,有很多读者来信,表示自己有相同的经历。一时间,中餐厅的生意变得异常惨淡,味精也受到波及,原因是中餐厅炒菜的时候喜欢放味精。

  在美国纪录片《1000种死法》里,有一集关于“一个胖子去中餐馆吃味精致死”。胖子名叫迈克,很喜欢吃中餐,几乎每天都要光临中餐厅。终于有一天,他突然感到左臂刺痛,然后瞳孔放大,接着轰的一声倒地,不省人事了。

  影片指出,迈克的死亡原因是中餐厅的菜放了太多味精,迈克食用后,心脏吸收了大量的味精,最终导致心律失常,造成死亡。

  味精“表示”,这是自己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实际上,小小的味精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作恶多端。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水解后会变成谷氨酸,谷氨酸会产生鲜美的味觉。谷氨酸钠在很多食物中都存在,比如葡萄、番茄等,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牛奶、鸡蛋和肉类等食物中,都有谷氨酸的身影。

  另外,动物实验还发现,食用味精后不会出现任何不适反应,足以证明味精的安全性,更不会导致死亡。

  还有人说,“味精加热后,会使谷氨酸钠转化为焦谷氨酸钠,是一种致癌物”,其实也是无稽之谈。

  首先,目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焦谷氨酸钠有致癌性,它也不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致癌物名单》中。其次,谷氨酸钠加热到120℃以上时,的确会产生焦谷氨酸钠,导致鲜味降低,所以在出锅前放味精,才能起到提鲜的作用。

  如果你还不放心,可以看看权威机构的味精安全性认证。比如,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JECFA)、欧盟委员会食品科学委员会(EFSA)等,都对味精的安全性进行过评估和审查,认为味精对人无害。

  二、新研究:味精真是“害人精”?

  不过,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团队发表在《自然·代谢》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在人体内代谢后会生成大量尿酸。因此,人体长期摄入味精,可能会增加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年轻雄性小鼠的饮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谷氨酸钠,结果导致小鼠的日常热量摄入上升20%-25%,而且在实验前两周,小鼠的体重就上升了12.8%-19.2%。与只喝水的对照组小鼠相比,体重增加了好几倍。当实验进行到第15周的时候,小鼠不但出现了肥胖的情况,甚至还患上代谢综合征。

  不过,这项研究只是动物实验,无法证明味精在人体上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但这个研究也给了我们启发:味精确实不能无限制地食用,一定要正确使用。

三、吃味精,牢记3禁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味精时要注意以下3个禁忌:

  1、不吃太多

  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1-2g味精即可。味精的钠元素含量较高,摄入过多对身体不好,可能诱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2、不要高温

  味精在70℃-90℃的温度时溶解最好,温度太高会降低鲜味,导致营养物质流失,因此建议在食物出锅时再放

  3、这些人少吃或不吃

  孕妇、婴幼儿、儿童和痛风病人要少吃味精,因为味精的代谢产物是尿酸,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总而言之,味精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正常食用即可,只是要限制摄入量,不要长期大量食用,以免造成健康隐患。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